红色文化是一笔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青年重任在肩,应从红色文化中感悟党的苦难与辉煌,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2023年7月9日,9999js金沙老品牌党总支副书记苏静老师带队在到山西临汾隰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红色专项活动。
走近革命晋西,追溯红色精神
晋西革命纪念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南1.8公里处的车家坡村,坐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龙凤山腰。晋西革命纪念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晋西地区的光辉革命历程,颂扬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展览上迄中国共产党在晋西的早期活动以及更早时期的事情,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实践团成员们站在展板前,通过一段段革命先烈的斗争故事,思绪万千,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晋西革命区。
P01
汾孝战役从1947年1月12日开始。经过几天准备,1月17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和晋绥军区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统一指挥所部及太岳军区第24旅、晋绥军区独立第2旅等部全面进攻,第一天扫清孝义县城外围之敌,第二天攻城全歼守敌。
P02
攻克孝义的当天,中共中央军委致电陈赓、谢富治、王震“攻克孝义甚慰”,并就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给予指示。此役共毙伤俘国民党军1.1万余人。经过吕梁、汾孝两战役,将山西国民党军压缩到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沿线和晋中盆地,为尔后在晋南地区展开战略性反攻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03
一幅幅模糊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革命遗物,一段段凝结着历史风云的故事,教育和激励着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发扬革命传统、振兴中华,树立历史责任感,升华民族自豪感,增强时代紧迫感。
P04
聆听红色党课,传承红色精神
7月10日,实践团成员来到隰县黄土镇梁家河村的老党员温保生家中,聆听意义非凡的一堂红色党课。温保生老人曾是梁家河村的老支书,于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迄今已经有62年党龄,是黄土镇光荣在党50年荣誉的获得者。
P05
老支书饱含深情地回忆过往峥嵘岁月,在他担任梁家河村村支书时,村中交通极为不便、全村人多地少、经济基础薄弱、群众勉强解决温饱的困难局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为了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他义无反顾挑起重担,积极组织村民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村民种植玉露香梨,利用农田流转、修建下山道路等措施,不断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组织村民技能培训。每天从早晨工作到深夜,老支书从不喊累,他以能够为人民服务为荣。
p06
老支书鼓励实践团的成员们继续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P07
通过老支书的党课,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领会到老一辈党员许身为党,笃行终身的精神,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继续加强党的理论学习,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前行。
走访脱贫户,感悟脱贫攻坚精神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此后,他在多个场合都提出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三强调“精准”之于扶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黄土镇曾经是隰县较大的贫困乡镇,截至目前,全镇共有4486户13233人,其中脱贫人口1258户3565人,已完成脱贫任务。
7月11日,实践团成员们在镇政府会议室听取了镇党委书记张伟杰的介绍,了解到当时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也体会到了当地干部群众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实践团成员们随后来到了梁家河村开展实地走访脱贫户活动。
P08
来到王春成、杨双娥夫妇的家中,老两口年近80,脱贫前老两口住在山脚下的土窑洞里,窑洞壁上出现了裂痕,遇到汛期存在安全隐患,村干部发现后及时安排老两口住到了村里新盖的水泥房中,老两口心中踏实了许多,真正享受到了危房改造政策。
P09
雷武记老人是一位孤寡老人,脱贫前,家中有1亩薄田,作为饲料地。老人今年已经71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时常要打针吃药,经济负担重。村干部了解后,及时开展帮扶,帮助老人办理了五保户,保障老人的生活,同时老人也享受到精准扶贫中的医疗保险政策,慢性病吃药都可以报销。
P10
在梁家河村一户人家的门口,有一处篱笆围起来的羊圈,大大小小的13只山羊在圈里悠闲地吃着草,在一旁一位村民正在添加草料,他就是我们走访的户主付候计,付候计的老伴和女儿给我们讲述这些年来的经历,一大家子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一直在在村中务农,但由于土地贫瘠,耕种所得仍不够家里日常生活开支,在村干部的帮扶下,学习养羊技术,享受到了产业扶贫政策,解决了温饱问题,也有能力支付一家子看病的开销。
P11
本次社会实践,通过红色党课和入户走访脱贫情况,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党的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要发扬建党精神,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学习传承好老党员的优良作风,把老党员对党忠诚、为人民奉献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在未来能够继续前往乡村振兴前沿传播新思想,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